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想不长寿都难

“道”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派别的核心。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恬淡无为、颐养天年。“精、气、神”等道家思想与中医和养生关系密切,如饮食起居、身心元神等方方面面,这里着重从衣、食、住、行、劳、逸、喜、怒、名、利十个方面来分析。

1.衣不过暖。道家讲究衣着简朴、得体和舒适,根据不同时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的修炼境界选择最适宜的服饰。人体经脉气血畅通,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衣不过暖”指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穿衣来实现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对于“捂”和“冻”的问题,道家更多地是选择“冻”。“穿到七分暖,神敛心也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食不过饱。道家修行绝非“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是要放下世间的喧嚣与嘈杂,寻求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食不过饱”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经常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多食不利于养生,正所谓“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辟谷”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道家养生方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甚至长期不食果蔬米面和烟火熟食。推荐少吃是对的,但“辟谷”要有专业指导,一般人切莫随意、盲目去做。

3.住不过奢。居住环境要简单、接地气。道家养生中的“九守”,就是要人们守住奢侈之风,与道沉浮,自可长生不衰。九守即:守和———阴阳调和;守信———内守精神;守气———内守血气;守仁———遵仁义之道而行之;守简———俭以养生而不贪;守易———不为外感而保全性命;守清———清虚而顺应自然;守盈———知足常乐;守弱———和乐其气而平夷其形。其中守简、守易、守清就是提倡要简易清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4.行不过富。道家并非排斥财富,“行不过富”是说不能过度追逐金钱或为金钱所困。行指出行、行为、行事、行动,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华舟车、行为不能一掷千金、行事不能重财轻德、行动不能以金钱来开道。道家认为“财能破气”,过度追逐金钱就会影响修炼,甚至造成“精气离散”。

5.劳不过累。道家养生十分注重形体修炼和体力劳动,但也强调“劳作有度,不使伤身”,“五劳七伤”为道家养生之大忌。“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因此,善养生者要尽量避免五脏、气血、经脉、筋骨因过度疲倦或七情太过而受损。

6.逸不过安。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家所提倡的飘逸洒脱、安贫乐道,并非让人们内心空虚、安然守旧,而是要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让身心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增长。

7.喜不过欢。喜是七种情志之一,但对好事、喜事、高兴和快乐事的兴奋极致也应有所矜持和节制。“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喜极而泣。“喜不过欢”是提醒人们喜与欢不宜太过,不可超出人们的心理阈值。

8.怒不过暴。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历史上“冲冠一怒为红颜”、“雷霆之怒动九霄”,小则误人误事、害人害己,大则干戈四起、祸国殃民。老子说得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没有涵养的表现,也是道家养生大忌。火气大的人应加强修养,注意制怒。世人的许多怒气来自贪欲与私心,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也就淡化和释然了。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令人气愤的事,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

9.名不过求。功名有如过眼云烟,有的人今天看似飞黄腾达,明天则有可能沦为阶下之囚。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和强求虚名。道家提倡“淡然”,凡事都要淡然处之,莫为镜花水月而强求。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门前花开花落”。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心宽大度、忘怀得失,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10.利不过贪。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凡利益熏心、贪得无厌之徒,肯定是一个不懂养生之人。道家养生提倡“十三虚无”:虚———遗形忘体,恬然若无;无———损心弃意,废伪去欲;清———专精积神,不为物杂;静———反神服气,安而不动;微———深居闲处,功名不显;寡———闲云野鹤,独得道游;柔———呼吸中和,滑泽细微;弱———缓形从体,以奉百事;卑———憎恶尊荣,安贫乐辱;损———遁盈逃满,衣食粗疏;时———静作随阳,应变却邪;和———不喜不怒,不哀不乐;啬———节视节听,精神内守。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去利存性,悟道修真”的养生法则。

道家养生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 李良松)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omen.net/23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7日 13:18
下一篇 2024年12月9日 12:39

相关推荐

  • 大消息!2年内,居民医保个人账户将取消!为什么取消?你的待遇会降吗?

    来源:中国经济网微信公众号 日前,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实行个人(家庭)账户的,应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 “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取消?取消之后,是否会影响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呢? “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怎么来的?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了原有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

    2019年6月9日
    04260
  • [E0038]全真太教传修仙辨惑直指口诀妙奥

    《全真太教传修仙辨惑直指口诀妙奥》是一个清末的钞本,书中记为天台紫阳真人撰述。其书前有一段介绍此书的文字:『内是道教的一种修炼自己的灵魂夺取他人肉身成为自己肉身的方法。』。这段介绍令人毛骨悚然。此本来源于: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 —书名:全真太教传修仙辨惑直指口诀妙奥.清手钞本文件格式:PDF高清文件大小:16.3M

    2015年5月17日
    07010
  • 道教传播:在教化与取悦之间

    文/三晚居士 对于道教而言,现在这个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时代? 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如果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那么前人从未如今日般这样轻易地阅览各种道教资料,查阅各类道教信息、各地法讯等等。对道教的研究,也在许多大学的宗教学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 但如果说这是最好的时代,那么却又能看到各种打着道教旗号的养生讯息,各色每天花大把时间在自媒体平台游弋——唯独没时间修炼的各路“大师”来荼毒我们的眼球。…

    2019年12月24日
    08790
  • GB/T 8122-2004 内径指示表

    资源编号:DS0064资源名称:GB/T 8122-2004 内径指示表更新日期:2004-02-10 下载地址:

    2015年2月10日
    0370
  • “师兄与师傅下山抗日,至今未归”的道教,为何没有佛教受欢迎

    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看到一位记者访谈一座很落寞的道观,采访里面的一位老道人。老道长在采访中说他在抗战年代出生,在他小的师傅,他的师兄与师傅也为了革命下山参战,师傅嘱咐他要一直留在这里,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守着道观,从年少到白头,他始终没有等来他们的消息,很可能早已战死沙场。有人曾说过:处于乱世之中的和尚是闭门躲祸,而道士却会选择主动下山救世。当处于和平年代,和尚为了迎香火而出门,但这个时候的道士已经…

    2020年8月22日
    06720
  • [E0020]景宋本备急灸方

    此《备急灸方》为南宋医家闻人耆年撰灸法专著。此书介绍诸发、肠痈、溺水、自缴、蛇咬伤等 22 种急证灸治方,每方均记出处,并有简明图说。后附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此为上杭罗氏十瓣同心兰室藏版,清光绪十六年影宋刊本。 《备急灸方》原刻本已佚,现存淳祐五年 (1245 年) 孙炬卿复刻本。重刊时附有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前者记述盛行于宋代之骑竹马取穴灸治痈疽法…

    2016年12月13日
    06620
  • 禅道同功修养诀

    《禅道同功修养诀》是宋代诗人晃逈所作诗词之一。 诗词正文 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静调久久,可成胜定。 神气相合,气和神清。 清和久久,可致长生。

    2024年4月1日
    03430
  • “道貌岸然”非贬义词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现在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最开始是中性词,形容亚圣就是这个意思,后来亚圣弟子门生表里不一,所以才发展为贬义词。但是最开始杨老头,老日比兔指的应该是亚圣神态严肃,一本正经。从古汉语翻译道貌,岸然这两个词,字面意思就是中性词,只是后来出了许多外表如此,内心险恶的败类,才使得这个词发展为贬义词(这些是咱们现实世界的…

    2021年10月31日
    01.0K0
  • 为了治新冠,有的北美老百姓开始信道教了

    你可能不敢相信,道教文化已经在大洋彼岸的北美生根发芽,成为一种有些流行势头的文化。根据全美气功协会(NQA)的调查,美国的道士总量已超过 34000 位了。你可能更不敢相信,在 2020 年 3 月 10 日,云南抗击疫情期间,美国道教协会为了彰显 ” 齐同慈爱,济世利人 ” 的精神,也向昆明市道教协会、昆明市真庆观表示关切,积极筹集防疫物资,支援疫情防控。

    2022年4月13日
    06190
  • 古代帝王信奉的多是道教,而为何百姓却信奉佛教?

    在我国民间有着许多宗教,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佛道两教。道教是我国本土教派,而佛教则是属于外来教派,按理说本土宗教的名气应该最大,对民众的影响力也最高。但事实上佛教对人们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们信奉的大多数是佛教,只有少数人信奉道教。不过,这少数人却是一个特殊群体。古代帝王往往信奉的是而道教,而非佛教,但是民间却正好相反,信佛而非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难道其中有什…

    2019年11月12日
    0833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info@daomen.net

微信:LonghaveDL

QQ:97523900

微信公众号:大道之门

帮助中心 捐助本站 咸鱼店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