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入气穴”要旨探析

“凝神入气穴”要旨探析
盛克琦
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
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
——宋.薛道光《还丹复命篇》​

自南派内丹学大师薛道光(1078-1191)提出内丹功法“只要凝神入气穴”以来,“凝神入气穴”即成为了内丹修炼千古不易的要领。修炼者大多认为“凝神入气穴”与“意守丹田”相类似或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实则两者之间差别甚大。“意守丹田”主要是将意念集中于脐下丹田部位,一意不外驰,静心守候丹田中的动机,久久生出一股暖气,被称为“真气”。其气具有冲瘀荡滞、却病强身的作用。但是,由于意念是后天思虑识神的作用,属于阴神,故而产生的“气”中夹杂阴气,不能“结丹”,难成“乾体”,亦无法达到遍身纯阳的地步。“凝神入气穴”属于丹法正宗功夫,正确运用则“纯阴之下一阳来复”,“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采而结丹,返归于乾体,为高层次修炼创造良好的基础。因此,简单地将“凝神入气穴”理解为“意守丹田”是不正确的。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凝神入气穴”的理法要旨进行探讨,望丹道大德予以斧正。

首先,将“凝神入气穴”一句逐字进行分析一下:凝者,凝聚、聚集的意思;神者,性也,先天本体之元神。张紫阳(984-1082)在《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因此,意念是后天思虑的识神,元神则是先天自然所赋之本体,丹法所用之“神”即是“元神”。功中自“大静真空”中得来的正念灵光,静为元神本体,动则化出真意。识神属后天之残渣,元神是先天清净之宝,二者截然不同。丹法最贵先天而贱后天,用气(无形)不用质(有形),所以丹法中的“精气神”都是先天清灵之精微,非后天重浊的残渣,切不可混为一谈。“气穴”,指腹部脐下丹田中的内窍,又叫做“窍中窍”(按:此为北派所解,南派及三丰一派另有所解,此不赘述。可参考拙作《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净丹法口诀探要》所述。)。《性命圭旨》云:“劈开窍中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又说:“气穴者,内窍也”。清?柳华阳(1736-?)《金仙证论?图说》云:“八脉凑成,共拱一穴,为造化之枢纽,名曰气穴”。又谓:“盖其穴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此正是调药炼精之所,而学者不可不察矣”(《金仙证论?风火经》)。此气穴,气机发动时则成窍,机息时则渺茫,所以惟气机发动时才能得知气穴的具体部位。柳华阳告诫说:“黄庭、金鼎、气穴、关元四穴,俱是无形,若执形求之,则谬矣”。又说:“其穴无形无影,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金仙证论?图说》)。我人身内先天元始祖气根于气穴之中,神息在气穴中相依,子母在此相会,俟神息相依则真气发动而一阳来复,是为“阳生药产”,真阳生矣(按:著名学者、丹道专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诀十二讲》中谓“丹田气穴”是“得铅定律”的重要部位)。“入”字的含义,就是进入,从一个方位或部位进入到另一个方位或部位的意思,这正是破译“凝神入气穴”真实含义的关键所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凝神入气穴”的修炼包含两个过程。首先是“凝神”,为第一层次,聚集先天元性之灵光,斩却后天思虑之杂念,降伏躁动的心猿和意马,静中得到元神的本体,由静生动化出真意来,为下一个层次的修炼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入气穴”,为第二层次,着重于“入”字,将培出的正念(真意)伏藏于气穴之中,使得到的真意灵光在气穴中与元始祖气结合起来,是为“神气合一”而成就“圣胎”,呼为“内丹”。现将“凝神入气穴”的具体方法简述于下。

一、凝神

盘膝静坐,头正身直,全身放松,两手互握成练功手势,两目轻闭垂帘,留一线微光注视鼻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渐已安静的意念逐渐集中于祖窍(两目之间鼻梁骨上端的山根穴,是两目神光会聚交并之所,古称为“外日月交光”。)。两目内视寂照祖窍(两眼球须平视向内寂照,稍如“对眼”之状,古称“双瞳抱睛之术”,又谓“对合同”,一定要自然,切勿僵执拘紧,否则易生弊端。内视眼球切勿向上,时间稍长就会引发眼痛头昏的偏差。内视寂照,用意也要轻重适度,总的原则是用意越轻越妙,是为自然文火。据报道,意守印堂、山根等穴窍可使血压升高,宜注意,此或以用意轻重有关。),两耳内听祖窍内动机,舌尖上抵对准祖窍,鼻息调匀归并于祖窍。含眼光,凝耳韵,缄舌气,听心息,是为“和合四象”。这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子,是斩伏识神杂念的有效手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念无念之间,息息自然归根,气沉丹田,绵绵不绝,上下之间自然相顾牵持也。张三丰(1247—?)《注吕祖〈百字碑〉》中说:“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心、神、意三者集中于一处,则两目神光渐渐合一。神光是两目之光与真意合一的结合体。道家内丹学说认为,人一身属阴,惟两目之中一点真阳独存。两目之阳与真意相结合,则阳性之质已潜于真意之中,谓之“阳神”(按:此处所言“阳神”,非日后能飞升出壳的“阳神”,惟于此时的心神性质属阳,不再沉沦被阴气所侵扰耳,切不可二者混淆不清。下所言“阴神”也同此,不赘述)。两目神光内照眼前的虚空幽深玄远大境(宜内照眼前一寸至一尺范围,另尚有推拉“神光”之法,亦是“权法”),初时眼前一片黑暗,持之以恒,待之以诚(丹经谓“虚寂恒诚”),日久神不外驰(驰于声色,丹经谓“神不外驰气自回”),后天自然返先天,两目中的阳火自然化去目前的阴神,阴气渐除,阳神渐显,眼前会显出无数星光(小亮点)。《阴符经》中谓:“机在目”。继续凝神不动,虚寂恒诚,静坐之际眼前可“见”一片光明,幽深玄远,或有可能“看见”各种彩光,或有一点亮光超然跃出,称为“粟(黍)米”(按:此光被内丹家称为“性光”。性光与静定成正比关系,性光定则心静,性光动则心摇,性光隐则心躁,越静定性光越明亮。得“光”机理,按现代生理学来讲或许与开发脑内“松果体”有关,松果体内遗存有退化的感光细胞。)白玉蟾(1194-1289?)谓:“大道不离方寸地,工夫细密有行持”(《大道歌》)。渐而功深,大定之中现出一轮中秋圆月如○象,叫作“元性”。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盖自太极既分,禀得这一点灵光,乃元性也”(《气为用说》)。又说:“性之初,如星大,圆陀陀,光烁烁,未足言见性,但气质之性稍息,而元性略见。……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尽现。三阳生者,则光不在内,不在外,但觉此身如在虚空,亦无身,亦无虚空,亦无日,亦无月,常能如此,则大定也”(《蟾光论》)。又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二气交感,凝结不散,遂生玄珠○如黍米”(《交会论》)。因此说,“粟(黍)米玄珠”是坎中真阳气与离中真阴气发动而结合现出的灵光。

识神不静,元神不显。玄珠亦难以产生。故降住心猿,伏住意马,识神渐静则元神渐凝,大静真空之时真阴真阳在祖窍中结合得此玄珠,则“凝神”已得大验。元性现出,不以有意求,不以无意守,有意无意之间,罔象中常得玄珠不离。斯时得全身上下氤氲和暖,如沐春风,酥软快乐。脐下丹田中亦有一知觉,如蚁爬行,痒痒洽洽,又似有一股祥烟冲上心口绛宫,复回旋于下,妙不可言,是为“气生”景象。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而元精产矣”(《精从气说》)。李涵虚(1806-1856)在《道情》诗曰:“钻杳冥,引生祥烟,冲得我绛宫痒痒,醉得我四体绵绵”。此气机升降起始之处即是“气穴”真实部位,古云“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柳华阳在《金仙证论?风火经》云:“虽在脐下,犹未得其所以然,要必得其神气相投者。盖其穴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此正是调药炼精之所,而学者不可不察矣”。

二、入气穴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金丹之士,才见此物(元性)分明,便是元气产矣,遂因而用之。譬之见贼便捉,毋使再逸。然以之收于鼎器之中,而一点元气之真,始不可得而出矣”(《蟾光论》)。上则祖窍中金木交并化出神光,下则丹田中气机发动形成气穴,则凝神之大功告成。于静中将元神动而化为真意(静为元神,动为真意,是二是一,以静为体,以动为用。),摄两目神光御此元性,灵光沿人体中线的任脉下十二重楼,降于脐下丹田气穴之中(此句为“着相”之言,言如是,事非真有“御”,仅用两目神光自然地向下内照丹田而已)。用两目神光、性光及真意所化成的三昧真火烹炼气穴炉中药物真精,如太阳悬于太空,阳光普照大地,地中阴气因得阳光照射而化为阳气上升。《天仙道程宝则》中说:“所谓凝者,非块然不动之谓也,乃以神入于气穴之中与之相守而不离也”(《古书隐楼藏书》)。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云:“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收入气穴,乃曰凝神”。丹诗曰:“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宋·俞琰(1258-1314)《易外别传》中云:“太阴受太阳之光以为明,人之心为太阳,气海犹太阴,心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人能凝神入于气中,则气与神合,与太阴受太阳之光无异”。柳华阳在《金仙证论·风火经》解曰:“盖太阳喻神,月明喻气,移在者,神气相会也”。神光下摄于丹田之中,刹那间丹田中金光一片,虚室生白,恍惚之间入于无我无物的混沌境中,大休息一场,此即是“移神入气穴”也。静定之中,朗照日久,其间精气、真息、神光三家融合归一,正所谓“纯阴之下,一阳来复”,自有无限生机,元气萌、真精产、小药成。元气萌动,驾自然之河车,牵上昆仑顶,复降下十二重楼归于气穴之中,氤氲回转,渐化胎息。炼气补精,精足而“阳生药产”。待小药生成,采摘逆返,风吹火化锻成真金,封固于炉中,炼精化气。火候足验,采完三百六十周天度数,阳光三现,大药抟成,过关服食,一点落黄庭,内丹结成,是为“金液大还丹”(以上“炼精化气”阶段仅是概括而言,具体功诀可参见《伍柳仙宗》、《性命圭旨》、《性命法诀明指》及《乐育堂语录》诸书。)。

总之,只有将静定中元神凝聚于祖窍之内,“泰宇定者,发乎天光”(《庄子》),翕聚眼前所显出的元性,灵光下照伏藏于丹田气穴之中,蜇藏使之生发,才能叫做“凝神入气穴”。正如尹真人《性命圭旨》中所释:“此诀无他,只是将祖窍中凝聚那点阳神下藏于气穴之内”。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也指出:“其口诀无他,将祖窍内炼出先天阳神之气光,已经收入腹中,立觉咕噜之响,即系已到海底之证,再以目光久视丹田,有股热力,漱漱动荡”。

按:王重阳《全真集》有《四得颂》,诗云:“得汞阴消尽,得铅阳自团,得命颠倒至,得性见金丹”。丹道专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诀十二讲》中称《四得颂》是“丹法的总纲,凡丹道之真传无能背离者”。并且提炼出“得汞定律”和“得铅定律”,作为内丹修炼的基本法则。考之“凝神入气穴”一语,实以函盖“得汞”和“得铅”两个层次。“凝神”为“得汞”,“入气穴”则为“得铅”,因此薛道光在《还丹复命篇》高度概括所得丹诀为“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又考“自身阴阳”之“清净丹法”,又有“先性后命”和“先命后性”两途。“先性后命”为先“得汞”而后“得铅”,本篇所论即是此类。“先命后性”为先“得铅”而后“得汞”,大抵由“胎息”功夫入手,是有为有作之自然的命功,并可配合“服气辟谷”等法促生真气,最后再用“性功”而“得汞”。刘一明在《悟真直指》中云:“性命必须双修,工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为修性修命之道,修命有作,修性无为”。西派丹法以“心息相依,大定真空”为贯彻始终口诀,身外九还而金木交并是为“乾坤交”,为“得汞”;身内则七返而水火既济是为“坎离交”,为“得铅”,内外同时并进,则可称为“性命兼修”。《伍柳仙宗》一脉丹法,是“先性后命”的丹法,“最初还虛”一着功夫是入门关键,今人以《伍柳仙宗》从事丹道实践者,多忽略此着要害,故难得大效验。以上仅是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错谬之处,敬请诸丹道前辈批评赐教为盼!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omen.net/1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1月16日 18:10
下一篇 2022年1月18日 18:27

相关推荐

  • 养生十六宜

    养生十六宜发宜常梳,面宜常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齿宜数叩,舌宜舔胯,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提,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干,大小便宜禁口勿言。 1、发宜常梳 古人称为栉发,要求每次梳头101下,动作要轻,可明目祛风。 2、面宜常擦 古人称为浴面。搓热两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至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做30次。可使面部光泽,预…

    2020年11月12日
    04850
  • 儒释道究竟信仰什么才是最好?

    懦夫才会只期望死后的天堂,我华夏儿女是要把华夏变成今世的人间天堂儒释道究竟信仰什么才是最好? 答:儒释道,都好都好,人的思维不同,行事方法也会不一样,但不应该因为信仰某个宗教或学说就放弃了整个世界。 在中国如果你是个道教徒,你可以去佛寺玩、去参加佛教徒聚会、去和和尚做朋友,甚至进佛寺给如来佛祖磕头;如果你是个佛教徒,一样可以阅读道家经典,甚至把关公、财神、太岁、《太上感应篇》和木鱼带到佛教都没问题…

    2019年6月10日
    06600
  • 中国道教协会(西安)第二届道教文化艺术周筹备会议召开

    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中国道教协会(西安)第二届道教文化艺术周将于2017年10月23日至26日在西安举办。为顺利推进各项筹备工作,中国道教协会张凤林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行6人,于2017年6月9日至11日赴西安,与承办单位西安市道教协会和协办方陕西省道教协会,就相关事宜进行了协商,并签署了三方备忘录。6月10日上午,第二届道教文化艺术周筹备会议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

    2017年6月11日
    06270
  • 《重阳立教十五论》修道思想探析

    《重阳立教十五论》修道思想探析 王永会 金元以降,道教从唐、宋贵盛而渐至衰寂。又以金元异族统治、佛教禅宗的发展以及道教内丹术发展的影响,道教内部发生重大变革,渐趋分化,于是有太一、真大、全真诸派产生发展,道教于是又现中兴之象。其中对后世道教影响最大、最为成熟的当属全真道。全真道的创始人为王 ,系京兆(今陕西)咸阳刘蒋村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更名为,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后人…

    2024年2月17日
    02900
  • 道士买菜

    有个年轻道士下山买菜,结果被菜贩子坑了价钱,气得回到道观。“不打算修行了,脑子全是那菜钱的事!”看起来多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但接下来,这位道士没有多想,立刻又跑回去找那菜贩算账,把这件事解决后,他的修行才恢复平静。 换作某些人,可能会选择“忍一忍”,但道教不是这样,它鼓励你——遇到问题,你就得直接解决它!所以,今天的年轻人这么喜欢道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它不逼你压抑情绪,不要过分隐忍,而是…

    2024年11月9日
    01300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揭开几千年来修持的奥秘,融合儒释道三家静坐的原理,介绍正确的修定方法,解答气脉反应变化的问题,是学习静坐最权威的著作,是风行世界最畅销的一本书。” 千百年来,“长生不老”一直是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

    2025年1月18日
    07810
  • 高道对于帝王崇信道术之说

    1.高道罗公远 唐玄宗时屡屡召见策问,奏答莫不称旨。与叶法善、金刚三藏比试法力于朝廷。而其出入禁中,除祟驱妖,召龙致雨,皆灵验;于朝廷政事,则以微言规讽,或以直道献策。尤善隐形,玄宗欲得其术,答说:“陛下以四海之尊,岂可经信小术。若尽臣术,必怀玺入民间,困于鱼服也”。醮酒有验,玄宗大悦,因问治国之要,答说:“圣人道在心,不在他求”。赐紫衣度为道士。后奉诏归隐炼丹。 2. 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 张继先…

    2019年11月12日
    06560
  • 中华仙学养生全书

    《中华仙学养生全书》是胡海牙先生继《仙学必读》、《仙学辑要》二书出版后,奉献给广大仙学爱好者的又一部力作。《中华仙学养生全书》包括影印版《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合集与《陈撄宁仙学养生全书》文字版。此次胡海牙先生将珍藏多年的文稿无私地奉献出来,实乃仙学界的一大幸事,亦使仙学的后来者,有了一个可靠详实的理论依据。 全书中之内容,连新近出版的最权威的道教专著《中华道藏》与《道书集成》书中也未见收藏,…

    2015年5月29日
    08200
  • 太上老君内观经

    经名:太上老君内观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文介绍道教的宇宙、人生观,义理通明,言简意深;注重修心在修道中的作用,宋金以来对道教诸派尤其全真一派之教旨影响颇大。 太上老君内观经 老君曰: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之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其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长…

    2022年10月13日
    06950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教,不得开展宗教教育培训!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12月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17号公布了《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由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五部门联合制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办法》坚持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相统一,坚持维护信教公民合…

    2022年1月11日
    065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info@daomen.net

微信:LonghaveDL

QQ:97523900

微信公众号:大道之门

帮助中心 捐助本站 咸鱼店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