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元道长: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自宋朝以来,修道之人多言三教之同,少有说佛道之异者。乃至有伍柳派之《仙佛合宗》,认为佛就是仙,仙就是佛。援引佛典与金丹之书印证,道教或以伍柳派为正宗,而佛教乃汲汲以柳华阳之徒为异端、为魔民。足见正统佛教并不认为金丹大道与释迦之原意相符也。而有些道教乃以此为号,欲以金丹统摄三教,唐突佛祖,又失去了金丹之本意,岂非可笑?

道教为东方之教,佛教为西方之学。道教的长乐世界在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太乙救苦天尊所主掌;佛教之极乐世界在西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阿弥陀佛之所主掌。

是以道教是生发之阳气,故注重乐生、贵生、爱身、宝身,认为人生是快乐的,有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所以追求长生不死。道教的神仙有天仙、地仙之分,所谓地仙者,就是长住人间,云游三山五岳、十洲三岛的,他们在人间逍遥自在,享受快乐的生活。佛教则是太阳落山的阴气,是以其以人世为婆娑世界,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不圆满的,故追去寂灭。其所谓罗汉果者,即是不再来到这个婆娑世界。道教追求的是不死,佛教追求的是不生。

也可以这样说,道教的极乐世界,其实是立足现实的。佛教的极乐世界是彼岸的。道教承认形而下的现实社会,认为人的肉体是真实存在的,神仙就是肉身不坏,所以道教非常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维护自己的健康。而佛教则认为肉体是臭皮囊,是累赘,是障碍,所以并不怎么注重身体的养护。而一味追求心性的超脱,和彼岸世界的快乐。

道教讲承负;佛教讲因果。承负者,就是祖宗积德,则子孙受到荫蔽。自己造孽,则儿孙受到谴责。因果者,就是上辈子积德,这辈子享福。上辈子造孽,这辈子受罪。所以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宿世的因果,是宿命,教人要认命,接受现实。纵然是暴君,也是他的福德,你生身下贱,你是活该,是报应。道教则勉励人,这辈子多做好事,道士好为帝王师,勉励君主多做好事。如果君主不贤明,那么就会遭到百姓的反抗,这个也是承负。佛教教人做温顺的良民,非常适合统治者的愚民政策。而道教则不一样,教人努力争取现实社会的幸福,建设一个太平世界。是以自古以来,揭竿而起反对压迫的,多是道教团体。最显著的无过于黄巾军。

道教承认人的情欲的合理性,认为男女之间无论是肉体的欢娱还是情感的爱慕,都是阴阳之气相感而然。所以反对绝对的禁欲主义。本于阴阳的思想,所以也反对杀害女婴,认为会破坏阴阳的平衡。道教尊重女性,认为男女平等,神仙中有东王公、西王母,分别为阳气和阴气之主宰,男仙和女仙之宗祖。而神仙谱系中,也有不少女仙。佛教则不一样,佛教主张绝对的禁欲主义,反对男女肉体之欢爱,认为是污秽的,反对感情,认为是牵缠,是魔障。认为女性地位低下,是上辈子不修,这辈子才沦为女身。佛教里面二僧的地位也是低下的,这些其实是印度不尊重女性的继承。而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没有女人的,印光法师说:“极乐世界,无有女子,女人到此,皆做童男身。”说真的,这样的极乐世界,我是一点都不想去的。

北宗清修丹法的结果也类似于佛教,其以体内阴阳为药物,男的修成不漏之躯体,而性器官萎缩。女的斩断白虎之后,则乳房缩小,变为男相。虽然也算是内丹,但是却违背了仙道之宗旨。仙人毕竟还是人,人是有男人和女人的,如果仙人都是男不男女不女的,岂不是可笑?《抱朴子》云:“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本,更受异形,有似雀之为蛤,雉之为蜃,非人道也。人道当食甘旨,服轻暖,通阴阳,处官秩,耳目聪明,骨节坚强,颜色悦怿,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处任意,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忧喜毁誉不为累,乃为贵耳。若委弃妻子,独处山泽,邈然断绝人理,块然与木石为邻,不足多也。昔安期先生龙眉宁公修羊公阴长生,皆服金液半剂者也。其止世间,或近千年,然后去耳。笃而论之,求长生者,正惜今日之所欲耳,本不汲汲于升虚,以飞腾为胜于地上也。”道教之所以追求长生,就是因为爱惜今天的生活和享受,所以不着急升天,道士并不认为天上比人间要好。相反,他们反而更留恋人间的生活。仙道是绝对反对那种体内阴阳交媾的说法了,那就不是人了,是蚯蚓,蚯蚓才是双性一体的。南宗得丹道之真传,其男子修炼则以性功能之健旺之基础。女子修炼到最后,也是颜容姣好,光彩动人。这才是仙道啊!

还有一点需要澄清的就是,柳华阳祖师在其书中提到,金丹就是舍利。这点不仅佛教方面已经提出了抗议。我对于舍利的理解,应该是焚烧之后的化石之类的东西,在唐朝韩愈就反对了,而后来道教也反对以阳精舍利为得道的标准。紫阳真人分明就说了,金丹本是含真炁,是先天真一之炁,无形无像。炼内丹的精气是,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的。怎么可能是舍利呢?跟何况,道士以肉体为宝,羽化之后,焚烧是绝对不允许的。盖仙道有太阴炼形之术,又有尸解之法。肉体随时都是有可能要用的,所以道教火烧遗体是不符合道教教义的。哪里来的舍利之说呢?

仙道所修者为阳神,佛教所修者为阴神。阳神者,形神具妙与道合真,聚则成形,散则成炁。阴神者,不过清灵之鬼也。紫阳真人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致之地,真神现形,谓之阳神。”“其修持之人(指佛教),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故神仙不取。”鬼仙之流,仙界不录,故不能往来十洲三岛,神仙福地。

而我又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就是道教在宋朝之前,主张保留人欲的,那时候反而有很多高道的出现。而自宋朝以后,受佛教之影响。主张绝食酒荤、断绝情欲之后,却日益衰败。高道越来越少了!所以我极力宣扬,反对道士讲三教合一,佛道一家观点。应该保持道教的特点,不要过分的强调同而忽略差异的存在。只有全体道众认识到了这点,道教的发展,才有希望了!

与诸君共勉之! 万景元道长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omen.net/1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17:44
下一篇 2021年5月26日 18:01

相关推荐

  • 方壶外史

    此《方壶外史》是明代道士(内丹派东派创始人)陆西星所辑释的内丹丛书。全书共八卷,收书十五种,始于: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阴符经测疏。终于:金丹大旨图、七破论。其内容包括丹经注释、阐述内丹理论和方法。此为明万历时期赵宋未孩堂刊本。 书中内容分为两类: 一为注疏:《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阴符经测疏》、《老子道德经玄览》、《周易参同契测疏》、《参同契口义》、《悟真篇诗小序》、《崔公入药镜测疏》、《纯…

    2025年1月13日
    07710
  • [E0064]道教典籍选刊_中华书局

    道教典籍选刊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一套大型古籍整理丛书。 中华书局最初于1960年和1981年先后独立出版了王明的《太平经合校》和《无能子校注》,及至1982年在《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中提出「拟选出一部分与研究哲学思想史关系较密切的,加以点校、注释,编为《中国道教典籍选刊》。」于是王明的《太平经合校》和《无能子校注》被纳入为「道教典籍选刊」首两部作品,而直至2018年初已经陆续出版了…

    2015年5月29日
    06270
  • IEC 60352-5

    资源编号:DS0011资源名称:IEC 60352-5 更新日期:2020年7月

    2021年1月17日
    0350
  • 《重阳立教十五论》修道思想探析

    《重阳立教十五论》修道思想探析 王永会 金元以降,道教从唐、宋贵盛而渐至衰寂。又以金元异族统治、佛教禅宗的发展以及道教内丹术发展的影响,道教内部发生重大变革,渐趋分化,于是有太一、真大、全真诸派产生发展,道教于是又现中兴之象。其中对后世道教影响最大、最为成熟的当属全真道。全真道的创始人为王 ,系京兆(今陕西)咸阳刘蒋村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更名为,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后人…

    2024年2月17日
    02900
  • 郑观应刊本《王重阳祖师传授七真灵文五篇》

    《王重阳祖师传授七真灵文五篇》序 郑观应​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王重阳祖师云:“凡修炼天仙者,必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吾师谓:“深达阴阳造化顺逆之妙者,大则成圣、成佛、成仙,小则造物巧夺天功。如电报、电灯、电车等类,莫不有阴阳之理寓焉。”或问纯阴纯阳之理,有云天道纯阳,地道纯阴,人道则阴阳和合,仙乃纯阳之体,与天合德,故称天仙。人以识神用事,识神阴也。阴与阳隔,故不能见仙。鬼乃纯阴之体…

    2022年10月8日
    06360
  • [E0061]两苏经解

    明焦竑辑万历25年毕氏刻本:(东坡先生易传九卷,东坡先生书传二十卷)苏轼撰;(颍滨先生诗集传十九卷,颍滨先生春秋集解十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颍滨先生道德经解二卷)苏辙撰苏轼(1037~1101),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

    2014年9月14日
    07030
  • GB/T 3098.6-2014 紧固件机械性能 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

    资源编号:DS0046资源名称:GB/T 3098.6-2014 紧固件机械性能 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更新日期:2014-06-24

    2014年12月22日
    07580
  •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也称《无上玉皇心印妙经》,简称《玉皇心印经》或《心印经》。《玉皇心印经》是道士每日功课必诵经典,是修道之径路,是“命功”修炼功法。按照经中所讲悉心做去,小则有益身心,大则证道登真。诵持不退,不但能开通妙理,渐悟真诠,且能感格高真上圣,资助道力。 经文: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

    2015年6月27日
    08910
  • 你听过一个柿子十副药吗?柿子的4个好处,吃过的人才知道

    柿子这个时候应该是下市了,但是在有些地方还是有柿子,而且柿子也可以做成柿饼,一到冬天的时候柿饼就大量的上市了。民间一直有一个柿子十副药的说法,从字面可以看出来柿子十非常好,柿子吃进去会有好处,那么柿子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为什么民间常说一个柿子十副药? 1、可以润肺秋天是比较干燥的季节,在我们这个地方经常会感觉到口干舌燥,一不小心嘴巴都干裂流血了,所以这个季节肺部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那么我们在秋季…

    2019年11月9日
    04460
  • 道教常识:道士的称谓都有哪些?

    道士,在大家的眼中一直是一群神秘的存在。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道士要么都是像电影里的那样会掐诀念咒、画符做法,要么就是在大殿门口为游客解签打卦。每个人对于道士都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么说,在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身着道袍,依然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 何为道士呢?根据《太霄琅书经》记载:“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对于道士,自古以来有很多的称谓,有自称…

    2019年5月28日
    0925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info@daomen.net

微信:LonghaveDL

QQ:97523900

微信公众号:大道之门

帮助中心 捐助本站 咸鱼店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