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小知识:我命由我不由天

道教养生的主体精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命在我不在天”。在道教中,不管是道教的教义还是打坐修炼、炼丹服食、行气导引,无不在体现这种精神。道教经典书籍不管是《养性延命录》还是《真气还元铭》、《悟真篇》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养性延命录》在陈述了“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个基本命题时还有所发挥:“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而《悟真篇》则从金丹修炼的角度来阐述:“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悟真篇》与《养性延命录》代表了道教在生命问题上的基本看法。
道教的教义是重德贵生的,是积极进取的,相信人的生死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生命的主动权就操纵在自己手中,也就是人道自己。这种生命自主思想,集中表现为坚信生命演化过程是可逆的,人可以凭借主观努力,逆转生命演化之路,复归到生命的根源上,实现生命形态的转化而逃离生死之度数。
这种逃离死亡是不可能的,但是延长生命确实可以的,道士收徒很多喜欢招道童,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小孩,自身的先天阳气很足,修炼起来更快。最怕是男的七八五十六,女的七七四十九。这些先天阳气已尽,男的开始衰老,女的更年期,人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也可以修道养生,但是要花费的功力比那些先天阳气未尽的人更多。所以修炼要乘早!
转回话题,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观念来源于春秋时的“方仙道”,通过神奇的想象来抒发生命自我控制与身心自由的理想。道家的大师级人物庄子对此也津津乐道。《庄子》书中描绘了许多具有生命自由境界的理想典型,他们的肌肤像冰雪一样洁白,容貌像婴儿那样年轻,据说吸风饮露,不食五谷,生活逍遥自在,能够乘云气,御飞龙,游于四海之外,能够与“造物者”共游,与“处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行动已经可以不受条件限制。
道家塑造一系列“合道”脱离“生死”的神仙,《庄子在宥》记载,黄帝的老师广成子因“抱神以静”,修身一千二百岁,形体却没有衰老的迹象。《列仙传》等书称,曾有彭祖,因修习“吐故纳新,熊经鸟申”的方法,活了近八百岁,形体依然健康。像这样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而延年益寿的故事传说在上古的文献中有不少的资料,它们无疑给道门中人很大的启示,从而形成“长寿”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而获得的观念。
另外,道教的生命自主并不是理论化,而是通过具体的养生修炼相合的。道门中人自古就有仰以观天象,俯以察地理,发现某些生命的存在可以发生形态的转化,如华佗的《五禽戏》就是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作为道教的一种养生之术。如《抱朴子内篇》记载猕猴寿八百即变为猿,猿寿五百岁则变为玃。不仅飞禽走兽,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千变万化的,变化乃是事物存在的普通现象:“改更而为异物者,千端万品,不可胜论。” 道教甚至认为这种变化可以越过种属类别。
谭峭《化书》就说:“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而之有情也;贤女化为贞石,山蚯化为百合,自有情而之无情也。”不论其中所描述的生命形态之改易是否事实,我们从字里行间都能够品味出道门中人对于生存环境诸多事物的观察是认真细致的,他们从观察中感受到变化的普遍性,从而与自身生命形态相类比,激发了变化自身生命形态的愿望与热情。在对客体的观察与认识过程中,道门中人也认识了自己,坚定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体精神,以激励自身的养生活动。
内容来自百家号夜薇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道藏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omen.net/8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5月28日 12:29
下一篇 2019年5月28日 12:33

相关推荐

  • We’ve Got to Stop Calling Daoism a ‘Superstition’

    We’ve Got to Stop Calling Daoism a ‘Superstition’ Self-proclaimed progressives are fueling suspicion of China’s homegrown religion. Zhu Yiwen, May 23, 2018 ​ Last month, contractors for the Chinese Ac…

    2019年6月2日
    06780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

    2019年5月28日
    08990
  • 方壶外史

    此《方壶外史》是明代道士(内丹派东派创始人)陆西星所辑释的内丹丛书。全书共八卷,收书十五种,始于: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阴符经测疏。终于:金丹大旨图、七破论。其内容包括丹经注释、阐述内丹理论和方法。此为明万历时期赵宋未孩堂刊本。 书中内容分为两类: 一为注疏:《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阴符经测疏》、《老子道德经玄览》、《周易参同契测疏》、《参同契口义》、《悟真篇诗小序》、《崔公入药镜测疏》、《纯…

    2025年1月13日
    07710
  • [E0014]道教五派丹法精选

    书名:道教五派丹法精选(全五集)作者:(元)李道纯 著;王沐 主编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 1989年5月 编号:E0014格式:PDF大小:63.25MB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2016年6月13日
    06960
  • 道教十三经

    道教十三经是:《道德真经》(《老子》)《南华真经》(《庄子》)《冲虚真经》(《列子》)《通玄真经》(《文子》)《洞灵真经》(《亢仓子》)《太平经》《太平经圣君秘旨》《抱朴子内篇》《文始真经》(关尹子)《常清静经》《度人经》《心印经》《玉皇经》这些经书反映了道教的基本教义和各种修炼之术,以及历史上各主要教派的思想和信仰及其特点,将有助于我们对道教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2022年10月7日
    06040
  • Egyptian student explores kung fu

    Egyptian student explores kung fu​ Mohamed Jihad Mohamed Moustafa, an Egyptian student a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who goes by his Chinese name Liu Zhengxi, is curious about Chinese kung fu.…

    2022年1月12日
    07070
  • [E0068]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爱莲堂周敬送板存北京杨梅竹斜街东口内路北聚文斋韩家刻字铺民国六年岁次丁巳三月爱莲堂重刊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序夫鸿蒙分判,阴阳始列,轻清上浮者为天,其质阳也;重浊下凝者为地,其质阴也;清浊相混者为人,其质阴阳合并。惟人秉乾坤而交,以成性;受阴阳而感,以成形;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脏、五德、五灵由斯而全焉;受六合之交感,而六腑、六根、六神由斯而备焉。列三才之品,为万物之灵。 世间难得者,人…

    2015年4月14日
    07950
  • 中华道藏

    《中华道藏》是2004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华道藏》的编纂是继明代《道藏》之后,近五百年来中国首次对道教经书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重修,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于2004年出版发行了精装版。《中华道藏》在承载道教历史和信仰内容的同时,也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文献资源。《中华道藏》在以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

    2010年1月24日
    07620
  • [E0043]南华真经

    此书为先秦著名道家学者庄周所著,原名《庄子》,因唐玄宗时追号“南华真人”,其书也被尊为《南华真经》。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此书共十卷,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此为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六子书》之一,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 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被尊为《南华真经》。道教奉《南华真经》为主要经典之一。此书属于顾春世德堂刻《六子书》…

    2013年5月17日
    07960
  • [E0047]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

    此《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是道教东华灵宝派科仪的集大成者,由宋末元初林灵真汇编,明代道士周思得重修集。全书共四十卷,编撰体例是每卷分门(共二十门),门下分品(约八十七品),品下分细目。其中还补充大量图像资料:符箓、灵旛宝盖等等。此为明宣德七年刊本。 注:此系列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框高 23.4 x 14.8厘米,十二行二六字,四周双边,黑口双鱼尾。此套现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如果你对符咒感兴趣…

    2019年5月29日
    0835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info@daomen.net

微信:LonghaveDL

QQ:97523900

微信公众号:大道之门

帮助中心 捐助本站 咸鱼店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