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经名: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原题仙人张果老述,应出于唐代。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序

仙人张果老述

夫九要者,要乃机要也,以应大丹九转,故以道分九篇,法显九门,九门合理,篇篇归根。虽不得亲师之旨,得此要如亲师训,得者坐获天机,悟之者为之心印。若依行者,在欲无欲,居尘出尘,分立九门,还元二仪。学道君子,细意详之。先序显用,次要应体,以体兼用,性命备矣!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真-秘要

夫真一者,纯而无杂谓之真,浩劫长存谓之一。太上曰:天得一,以日月星辰长清;地得一,以珠玉珍长宁;人得一,以神气精长存。一者,本也,本乃道之体,道本无体,强名曰体。有体之体,乃非真体,无体之体,日用不亏矣!.真体者,真一是也,真乃人之神,一者人之气。长以神抱於气,气抱於神,神气相抱,固於气海,造化神龟,乃人之命也。神乃人之性也,性者南方赤蛇,命乃北方黑龟,其龟蛇相缠,二气相吞,贯通一气,流行上下,无所不通,真抱元守一之道也。

槖钥秘要

夫槖钥者,人之心肾也,心者神之宅,肾者气之府,既以心为宅,以肾为府,岂有造化也?今时学道之人,使心运气,乱作万端,屈体劳形,非自然之道。圣人日:凡是有相,皆是虚妄,无相之相,谓之真相。真相者,神气也。神者,心之主;气者,肾之本,是以圣人返本还元。还元者,补髓也,补髓之机,还元之道,命乃了矣!□圣人立法,日假一神调气,藉一气定神,神气调定,方晓动静。动者气也,气者命也;静者性也,性乃神也,神不离气,气不离神,神气不相离,道本自然也。

三五-枢要

夫三五一者,三阳、五行、一气也。三阳者,三火也,以精为民火,以气为臣火,以心为君火。君火乃性火也,惟性火不可发,亦不可用。性火若发,如火生於木,祸发必克。不用者,必不可动也,盖是神定则气定,气定则精定。三火既定,并会丹田,聚烧金鼎,返炼五行,运於一气,绵绵一昼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按周天三百八十四爻,气血行八百一十丈,脉行五十度,此乃周天,方为火候。其火有二等,分於内外,外火者有形有象,可炼五金,造化五谷,滋养於人,此火非能炼丹,炼丹之火,其在内火。内火者有名无形,藉五谷之气,即生真火,真火既生,返炼其精,精返为神,炼神合道,道本自然,不离一气,一气既调,百皆顺也。

三一机要

夫三一者,三成一气也,上有神仙抱一,炼神之道一,中有富国安民,炼气之法;下有强兵战胜,炼精之术。道分三成,不离一气。一气者,天也,乃天清虚自然之气,气中有神,神抱於.气,因气抱於一神,炼神合道,道本自然,此乃神仙抱一炼神合道也。中有富国安民炼气之法,中者人也,以身为国,以气为民,以心为帝王,帝王爱民而民自安。帝正者,心不乱也,心不乱则气自调,气调则神和,神和则精悦,精悦则身安泰,此乃富国安民炼气之法也。以重浊而为地,其浊中有清,在欲无欲,谓之强兵。心不动而气不交者,谓之战胜。此乃强兵战胜炼精之术也。及人之未生时,在乎混沌之问,亦神不曾离气,气不曾离神,神气不相离,精神内守,精散为气,气结成神,炼神合道,道法自然。因道建法,法就显术,分而为三,混而为一。一者精也,精乃元气之母,人之本也。在身为气,在骨为髓,在意为神,皆精之化也。盖万物皆禀一气,因气造化五行,五行即五谷也,五谷之气,入於脏腑,精住丹田,精者人之本也。是以圣人返其本而还其元,此乃返本还元之道也。

日魂月魄真要

夫日魂月魄者,阴阳也,阴阳者,日月也。日属阳,魂月属阴,魄日中有鹦,西方金肺之象属阴,乃日魂藏月魄,魄满於魂,故日以清。月中有兔,束方木肝之象,肝属阳魂,乃月魄藏日魂,魂满於魄,故月以明。魂魄者,乃人之铅汞也。铅汞有数,铅八两,汞八两,乃一斤之数,十六两也。凡二十四铢为一两,按周天三百八十四爻,日月运度之数,天地造化之机,圣人立数,后人依数而行之,其大小之法,因数有定,大者一年之法,小者一时之用,一时正则可夺一年之造化也。密语日:凡每月初一日为首正,子时坎卦,进汞一两,离卦进铅一十五两;次日坎卦进汞二两,离卦进铅十四两;至十五日,抽添数足。周而复始,其大小月,细审详之。铅汞者,人之魂魄也,魂魄者,人之神气也。神者好静,气者好动,动静常在坎离之问。动静之诀,上十五日魂守魄,下十五日魄守魂,一时之用,可夺一年之造化也。

日用五行的要

夫日用者,长以神守於气,气守於神,神气相守,聚而不散者,真日用也。神能通应,意到心成,若神定,则行住坐外昼夜皆伺。神伏气在,气在神,神在形,三物皆在,复归真一,万事毕矣!.又五行者,心主神,肝主魂,脾主意,肾主志,肺主魄,五行聚而化为丹也。聚之诀日:专於一神,志於一意,守於魂魄,会於丹田。魂魄者,人之神气也,气乃命也,神乃性也,一性固命,一命固性,性命相固,共成一气。一气者,火也,其火无形,发之有焰,此火只可炼丹,不可别用,若能内守真火,聚而不散者,真抱元守一之道也。

七返还丹简要

夫七返还丹者,天有七星,运斡四时;人有七窍,唯听视闻。眼观色者,视之不见;耳听声者,听之不闻;鼻不闻香,口受无味,真七返也。一心归命谓之还,五气不散谓之丹。丹有二种,於内外二丹者,超神接气,超神在世。出世接气者,火候无差。其内丹不得外丹则不成,其外丹不得内丹则无主。内丹者,真一之气;外丹者,五谷之气。以气接气,以精补髓,补接之功,不离阴阳二气。阳气升即为返,气降即为还,昼夜还返,至於丹田。不得阴而不升,阴不得肠而不降,自然还丹之要,秘於此矣!

八卦朝元统要

夫八卦者,以心肾为坎离,坎离为阴阳。阳即魂也,阴即魄也。魂者以应束方甲乙木,谓之青龙;魄者以应西方庚辛金,谓之白虎。因坎离生龙虎,乃成四象,内分八卦。八卦者,方甲乙木,甲主乾,乙主坤;木生丁,丙主艮,丁主兑,艮兑合序为一太上九要心印妙经气丙东阳阴者,火也。火生戊己,戊己无形,分於四季,内生庚辛,庚主震,辛主巽,合而为一者,金也。金生壬癸,壬主离,癸主坎,坎离者,阴阳也。阴肠者,内外也,内气为阳,外气为阴,阴阳升降,动静自然,非神所作,乃天地冲和之气,常在坎离之问,绵绵昼夜,息息无穷,此乃八卦还元归根之道也。

九还-气总要

夫九者,阳也,还者,聚也,一者气也。九阳既聚,性命相守,上则清虚,日月行度之数;下则地气,生产万物之源;中则人身,阴阳造化之理。内各有三,故日三共之道,是名九要也。内各有三者,天有三,日月星,以应人之眼耳鼻;地有三,高下平,以应人之魂魄精。魂魄精者,以应人之精气神。神乃精之主,精乃神之本,名则分三,不离一气。一气者,胎息也,胎乃藏神之府,息乃胎化,元因息生,息因神为主胎,胎不得息则不成,息不得神则无神乃息之主,息乃胎之根,胎乃息之宅,神乃胎之真。在腹之中谓之胎一呼一吸谓之息,故名胎息也。胎者形中气之子,息者形中神之母,形中子母,何不存守,存守者,存其神而守其气。其气在坎离夹中,圆如杵臼,又象伏龟,故曰神龟。龟含黑水,水中有气,名日神气,又日碧眼胡僧,号曰真人人之根蒂,俱在此焉。十二时中,天门借气,紧闭地关,神室内守,自有神龟呼吸,有名无形、有动无名,非所用升降,自然藉外气则升,随气升而腹自鼓,外气升而内气降,内气降而腹自纳,鼓纳之机,天地之麋钥也-。弃钥者,天地动作之气,真阴真阳也。内气为阳,外气为阴,内气不出,外气不入,神符气定。外气符即为至宝,内气符即成金丹。金丹者,纯阳之物,浩然之真,直指天机,归根之道尽矣!.若遇至人,与天盟誓,先付仰诀,次传心印,慎勿轻泄天宝。戒之!戒之!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omen.net/19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10月16日 09:34
下一篇 2022年10月16日 09:55

相关推荐

  • 道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道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从文明角度来说,史书记录了华夏文明冰冷冷的历史,道教记录了史书所缺失的人情味。史书是残酷、冰冷的,成千上百的人可能连一笔记录都可能留不下,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喜怒哀乐放在历史角度上,什么都不是。我们经历了文明肇始、春秋战国、五胡乱华、汉唐荣光、明清没落到今天,历史上的对错有时候很难分辨,华夏文明得以延绵,包括很多先贤的奉献、创造、毁灭、杀戮。 残酷与人情相互交融,历史与宗教互…

    2019年5月28日
    09270
  • 十四经穴歌

    针灸是中医疾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法,有悠久历史。至今仍是一种治疗方法。此清代钞本《十四经穴歌》详细叙述人体十四经脉以及穴位,即人体上可针灸之处。本书中前十二经中只有经穴图(十一经脉均有图像与歌诀)。其它二经脉仅有分寸歌。书末还附有四幅图:普照图、反照图、内照图及观音密呪图。 十二经脉在人体中分布在头面、躯干及四肢,故以这些部分及它们的功能而定名。有些以体部或特点为名。有的则以生理功能为名。如手太阴肺…

    2022年10月16日
    05600
  • 《入药镜》小考

    《入药镜》小考 无始洞 述 《入药镜》,亦称《药镜》,崔公所作,为丹经要籍,宗之者众。然其流变,少有问津。现略作考证,小辨其源流。虽然不关实修,也希望能辅翼学人,以供同好。 一,所见诸本。《道藏》收录及见引之《入药镜》,凡九种。书目如下: 1、《西山群仙会真记》卷四引《入药镜》本,简称会真本。2、《道枢》卷三至游子所见《药镜》本,简称容成本。3、《道枢》卷三十七《入药镜上篇》,简称入药镜上本。4、…

    2022年10月16日
    08610
  • 《入药镜》说什么

    崔希范的《入药镜》,是一篇流传甚广的内丹修真名篇,后世又尊称为《崔公入药镜》。有说崔希范是西汉人,有说其是唐朝人,还有说其是五代人。他究竟是那朝那代的人氏,我们可以从这篇《入药镜》的修真文化语言特征,去获得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篇《入药镜》,应该是早期的中国道教修真文化的“三字经”歌诀典范,流传之广,不亚于张伯端的《悟真篇》。 崔希范仅凭这篇脍炙人口的《入药镜》,深入浅出的归纳了中国金丹大道的修真的…

    2022年10月12日
    01.0K0
  • 独具一格的瑶族道教信仰,看看和我们汉族道教有什么不同?

    提起道教,不少人第一印象还停留在“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这句话上,而且潜意识里,也大多认为道教信仰和汉民族文化间割舍不断,但似乎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不多。 实际上,不尽然,包括瑶族、白族、纳西族、土家族等很多少数民族也信奉道教,而且常融合其特有的风俗习惯形成了与汉族道教颇有区别的宗教表现形式。 下面,小道士我就以瑶族为例,和大家一起聊聊瑶族的道教信仰。 瑶族为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被认为是古代东…

    2019年12月11日
    06870
  • 性命圭旨

    此《性命圭旨》(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是道教的传世之作,相传这部作品由尹真人所述,由其弟子记录。分元、亨、利、贞四集,主要介绍道教炼气导引之术。此内含三种:明万历时期吴之鹤刊本、明天启时期刊本、清康熙时期棣鄂堂刊本。 全书分为元、亨、利、贞四集,每集前有目录。 注:此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此三种:吴之鹤刊本、棣鄂堂刊本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明天启时期刊本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文件夹:性命圭旨.多版本文…

    2022年10月12日
    07520
  • 稽古汇编

    此《稽古汇编》由明代林光华辑编。全书共十二卷(存十卷),其内容为摘录古人文章中典故传说、杂闻轶事、诗章言辞。又分为:天文、地理、格言、修养、神仙、术数、格物、道教、僧释、忠诚、謟媚、德化、孝行、贤母、友善、婚娶、廉介、阴骘等类别。此为明万历五年序活字刊本。 此书在明末《徐氏家藏书目》(汇书类)及清初《千顷堂书目》(类书类)均著录为十二卷。此本存十卷,缺卷十一、卷十二,国内不见相关现存版本著录,疑为…

    2022年10月16日
    06000
  • 养生三字经

    “三去”道家鼻祖老子,在其所著《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散状态,而要做到清心寡欲,不存私念。这既是做人的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三戒”春秋问礼于老子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令既衰,戒之在得。”即是说,…

    2020年8月31日
    05890
  • How Modern Cleanses Are an Ancient Daoist Tradition

    How Modern Cleanses Are an Ancient Daoist Tradition Liang Xingyang(Liang Xingyang is a senior Daoist priest and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Changan District Daoist Association. )​Health cleanses have…

    2019年6月2日
    06700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批术语发布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 首批81条术语 2014 年12 月24 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批术语发布仪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出席发布仪式并讲话。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部际联席会议成员、联络员及相关学科专家近100 人出席活动。 李卫红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

    2022年1月11日
    0426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info@daomen.net

微信:LonghaveDL

QQ:97523900

微信公众号:大道之门

帮助中心 捐助本站 咸鱼店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