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道门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0|回复: 0

盛克琦:《易筋经》版本和丹道思想的研究

[复制链接]

77

主题

83

帖子

52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4
发表于 2022-11-3 20: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易筋经》是武术界著名的内功修炼典籍。本文对六个版本的古本《易筋经》文献进行了介绍,考订各个版本来源、特征和异同,梳理版本之间的关系。作者发现《易筋经》不仅仅是一部武术古籍文献,也是一部涉及道教内丹修炼的古籍文献。通过《古本易筋经》与道教南宗丹法典籍《悟真篇》等文献的比对,《易筋经》与道教南宗丹法存在很多的相似性。《易筋经》的作者,很可能是明朝天启年间的“天台紫凝道人”。《易筋经》的产生应该与浙江天台山和道教南宗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甚至说《易筋经》是道教南宗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易筋经;丹道;南宗丹法。
作者简介:盛克琦,河北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石家庄 050000)。
原文载于《东方哲学与文化》第2辑,文章内容有删节
《易筋经》一书驰名于武术界,曾经被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小说书中渲染成少林寺“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由之此说在武术爱好者和武侠迷中甚是泛滥。虽然金庸先生不是《易筋经》为少林寺“武功秘笈”说的肇始者,但是由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脍炙人口,自20世纪60年代《天龙八部》出版至今50余年以来读者不衰,不能不说金庸先生是此说的推波助澜者之一。其实《易筋经》不仅是一部“武功秘籍”,更是道教丹道修炼中的一部重要“丹经秘典”,与道教南宗丹法有一定的渊源。
一 《易筋经》主要版本
自明朝天启四年(1624)紫凝道人跋《易筋经》 ,到清道光三年(1823)傅金铨首次刻印 ,二百年间一直在少数人之间以秘密传抄的形式流传。其间雍正、乾隆年间著名小说家吴敬梓(1701-1754)在《儒林外史》中已经记载有《易筋经》(见“第49回”),称练习成功有“握拳能碎虎脑,侧掌能断牛首”(见“第52回”)的神奇威力,匡然已被当时坊间传为“武功秘笈”了。嗣后清乾隆、嘉庆时期著名经学家凌廷堪(1755-1809)在《校礼堂文集 与程丽仲书》中记载《易筋经》以来,该书逐渐被学界所闻知。与凌廷堪同时代的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周中孚(1768-1831)在《郑堂读书记》也记载“《易筋经义》二卷,写本”,“其书凡二十八则” 。为了让读者对《易筋经》的传抄及刻印流变更加清晰,现依据周伟良《〈易筋经〉四珍本校释》 的介绍,及依据笔者个人研究所得,将《易筋经》早期的六个版本进行考订。因其他各种刻印版本大抵都与这些版本内容相近或是在这些版本的基础上增损而成,故不再赘述。
1、郑振铎藏抄本《易筋经义》
郑振铎(1898-1958)藏有抄本《易筋经义》,被周伟良《〈易筋经〉四珍本校释》称为“西谛本”,藏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部。长23.5cm,宽12.5cm,共72页。分上、下卷,目二十七则,由楷、行书两种字体抄录,字迹娟秀。抄本末页钤有“长乐郑氏藏书之印”,卷上“易筋总论”页右印有“长乐郑氏”章一枚。“易筋经义序”页右侧钤有三方章:上端方形白文章,文“净心抱冰雪”;中间方形白文章,文“骑部曲将”;下端方形朱文章,文“读书耕织人家”。据周伟良考证,其中“净心抱冰雪”章,系明末清初著名书画鉴赏家梁清标(1620-1691)之书画鉴藏章。以此推测,该抄本最迟抄写时间也在顺治年间(1644-1662),或更早,是现在被发现《易筋经》各抄本中距天启四年(1624)紫凝道人作跋时间最接近的抄本。该本后有“紫凝道人”跋,但未标明作跋的时间。周中孚(1768-1831)《郑堂读书记》亦载其所寓目“《易筋经义》二卷(写本)”,“其书凡二十八则”,“末有紫凝道人跋”,与此本相类。该本无“海岱游人记”。
2、述古堂抄本《易筋经》
述古堂抄本《易筋经》,又称“述古堂钱遵王抄本”,现藏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该本分上、下二卷,共45页,每页10行。书页印有墨格,栏外镌有“述古堂钱遵王藏书”字样,抄本末页有“篯后人钞藏于述古堂”数字。“易筋经序”、“易筋经目录”、“易筋经卷上”等页下端钤有“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章之外,另钤有印章四枚:一方曰“勨□秘玩”在“易筋经序”页下端;一方曰“勨□见过”在“易筋经卷上”页;一方曰“风尘逸客”在“后跋”页末;最后一方钤在书末页,文曰“于氏小谟觞馆”。
钱遵王(1629-1701),名曾,字遵王,号也是翁、贯花道人、述古堂主人等。虞山(今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藏书家、书目文献学家。年轻时即志于藏书,先后藏书达30余年,自称“食不重味,衣无完彩,摒当家资,悉以藏书”。钱氏抄书以其纸墨精良、校勘仔细而著称,世称“钱抄本”,享誉海内。藏书印有“彭城世家”、“述古堂藏书记”、“虞山钱曾遵王藏书”、“钱遵王藏书”、“莪匪楼藏书”、“钱遵王述古堂藏书”、“克庵”、“传家一卷帝王书”、“篯后人”等印。
该本《易筋经》可以定为康熙(1662-1723)时抄本。该本后亦有“紫凝道人”跋,未标作跋时间,无“海岱游人记”。此书影印本见萧天石《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合刊》增附“述古堂钱遵王藏精写本”《达磨易筋经》(自由出版社,2002年版)。
(附注:萧天石《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合刊》,系依据民国八年铅印本《真本易筋经》翻印,内容略有增补。)
3、浙江图书馆藏抄本《易筋经》
浙江图书馆藏抄本《易筋经》,简称“浙图本”,现藏该馆善本部。该抄本长约22.4cm,宽约15.3cm,共51页,每页9行,每行20字,字迹气度俊逸。不分卷。抄本内无抄录者姓名及年代,除“浙江省立图书馆藏书印”之外,有三方钤印:一方曰“尗雝长寿”在扉页;一方曰“老当益壮斋”在首页右上方;另外一方曰“王端履字福将号小谷”在首页右下方,均为朱文印章。
据周伟良考知“老当益壮斋”及“王端履字福将号小谷”,是清乾隆、嘉庆间学者、藏书家王端履所用之章。王端履(1776-?),字福将,号小谷,浙江萧山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父王宗炎,以其“十万卷楼”藏书著名一时。藏书印有“十万卷楼藏书印”、“萧山王端履四十岁后所见书”、“萧山王端履六十岁后所见书”、“小学楼”、“嘉庆甲戌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端履手抄”等。可以推测该抄本大抵在嘉庆(1796-1821)年间完成,最低当不会晚于道光三年(1823)傅金铨刊刻《易筋经》之后。
该本署“南洲海岱游人订正”,有“海岱游人序”,并标作序时间为“时中统元年秋九月”。该序在各种抄本中为首见。中统,为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其元年为1260年。周伟良认为其所署“中统元年”与李靖、牛皋序所署时间一样,“并非历史真实”。我同意该观点。从以上早于浙图本的抄本来看,都没有“海岱游人序”,也未见记载,以传抄的演变来说,可以推断该序当是晚出,非“天启四年(1624)紫凝道人跋”之前的“中统元年”(1260)作品。另外据唐豪1941年2月1日刊登在上海翼化堂书局《仙道月报》第二十六期第四版《唐范生先生来函》载:“涵芬楼《易筋经》海岱序,末署‘顺治辛丑海岱游人张月峰’。”此条与萧天石先生自由出版社《真本易筋经》所载“海岱游人叙记”所署相同,当系涵芬楼手抄本所有。笔者所见一抄本书影之《易筋经义序》署“海岱游人记”,其首句异于本序,其有“顺治辛丑,天下一统,四海宴然,道途无梗,予得游吟于海岱之间,一日至长白”云云,其后字句与之基本相同。或许“海岱游人记”即是作于“顺治辛丑(1661)”为晚出,因此郑振铎藏抄本与述古堂抄本都未收录有该记,也当是由于传抄时间因素遗留下的痕迹。该本无紫凝道人跋。
4、傅金铨刊本《易筋经》
据唐豪《少林武当考》介绍,傅金铨刻本《易筋经》有“道光三年(1823)市隐斋版”和“光绪甲午(1894)善成堂版”。该本有傅金铨所作的序言,末署“道光三年岁次癸未花朝日济一道人傅金铨题于合阳丹室”。周伟良介绍,该本分上、下卷,于“道光三年新刊”,后附托名“慧可序”的《洗髓经》。凌廷堪在《校礼堂文集 与程丽仲书》中指出:《易筋经》“后又附《洗髓经》一卷,其《序》托名二祖慧可”。此前诸抄本均未见《洗髓经》,该本后附有《洗髓经》,与凌廷堪之所记载相符。该本题“济一子珊城傅金铨校正”,前有“海岱游人序”,后有“紫凝道人跋”。“海岱游人序”,末署“大元中统元年庚申(1260)秋九月海岱游人题”。唐豪在《中国医疗体育概述》中指出:“海岱游人一序,涵芬楼本题‘顺治辛丑’,作伪者不知元朝至元八年(1271),方始改国号‘蒙古’为‘大元’。把它改题‘大元中统元年庚申’,序不假而年代不真。”可见唐豪认定“海岱游人序”作于“顺治辛丑(1661)”为确,“大元中统元年”为伪。“紫凝道人跋”,未标明作跋的时间。
周伟良先生称,道光三年傅金铨刻本《易筋经》中未见有“十二图势”,唐豪先生据之在《少林武当考》及《旧中国体育史上附会的达磨》中认定傅金铨本的时间在“来章氏本”之前。又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被世人视为《易筋经》标志性功法的‘易筋十二势图’,首见于来章氏本《易筋经》,其曰‘此功昉自释门’”。 此“十二势图”,被咸丰八年(1858)潘蔚(1816-1894)刊印《卫生要术》所收录,所绘之图和文字说明与来章氏本都存在很大差异。光绪七年(1881)王祖源所刊印《内功图说》中的“十二势图”翻刻于《卫生要术》,称来章氏本“十二势图”是其后各版本的祖本。 傅金铨本在“来章氏本”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称傅金铨本中没有“十二图势”是错误的,说明唐豪先生和周伟良先生都没有见到道光三年傅金铨刻本《易筋经》一书,造成出现这个认识。其实道光三年(1823)市隐斋的傅金铨刻本《易筋经》书中已经刊刻有“十二图势”,在“光绪甲午(1894)善成堂版”题名傅金铨刊本《易筋经》中,也收录有“十二图势”的。今得见示道光三年傅金铨刻本《易筋经》,故此指出,以解近60年来(以1958年唐豪先生发表《旧中国体育史上附会的达磨》来计算)关于《易筋经》“十二图势”首见何刻本的谜团。
5、来章氏辑本《易筋经》
来章氏本《易筋经》,分上、下卷,每页8行,每行18个字,后附《洗髓经》。周伟良称该本“具体刊刻时间不详”,唐豪断定该本乃“清道光年间出版”。封页右方印有“宋少保岳鹏举鉴定”,其下有“校对无讹、翻刻必究”八字,左下方标“本衙藏板”。“易筋经附录下卷”标注“来章氏辑”,故学界称该本为“来章氏本”,也有称“本衙藏板本”。但从所掌握的资料看,署“本衙藏板”的《易筋经》存在不同的刻本,周伟良即介绍了他在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和常熟市图书馆古籍部分别见到了同为“本衙藏板”的《易筋经》,却不是同一刻本,二者间存在着差异。笔者亦见钤有“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藏书”章的《易筋经》,也署“本衙藏板”,与周伟良所描绘的二种《易筋经》也不是同一刻本。
来章氏本内文署“西竺达摩祖师著、西竺圣僧般刺密谛译义、南洲白衣海岱游人订正”,首次直接署名《易筋经》为“达摩祖师著”,为前诸本《易筋经》所未见。徐哲东在1928年著成的《国技论略·辨伪第三》中认定“《易筋经》、《洗髓经》不出达摩”。
来章氏本《易筋经》,是增补道光三年傅金铨刻本而来,《易筋经附录下卷》是来章氏所辑录的内容,是在以前各本《易筋经》中首次出现。
来章氏本署“南洲白衣海岱游人订正”,但该本未见有“海岱游人记”,也没有“紫凝道人跋”。
6、祝文澜本《易筋经义》
祝文澜本《易筋经义》,线装木刻本,封页题“易筋经义”,右上角有“西来达摩大师著、岳忠武王鉴定”,左下角刻有“扫叶山房叢钞”。背页标注“光绪甲申年(1884)春月重刻、上洋席扫叶山房藂钞”,并钤朱印“扫叶山房督造书籍”。长17.5cm,宽11.7cm ,每半页9行20字,共 39页。该本上、下两册,各五分,共38则。卷首有题名李靖的《易筋经义序》和题名牛皋的《易筋经义神勇序》,内文首页题“西来初祖达摩大师著、西竺僧般刺密谛译义”。卷末有《易筋经义跋》,署名“天启四年岁次甲子三月天台紫凝道人宗衡跋”,其后为《辑合易筋经义序》,题“嘉庆十年岁次乙亥二月祝文澜谨志、道光五年岁次乙酉二月文澜书”。
祝文澜,字晋川,号秋田,周浦镇(今上海浦东)人。道光年间(1821-1850)诸生,品行端正,学识广博。善书法、绘画,精诗词。著有《读左志疑执笔图》、《秋田诗稿》、《本草名汇》和《晚香馆杂志》等,尽毁于太平天国(1851-1864)时期。
祝文澜序所署时间“嘉庆十年”不是“乙亥”而是乙丑(1805),“嘉庆二十年”是乙亥年(1815),恐是误刻造成的。又署“道光五年(1825)”“文澜书”。祝文澜本《易筋经义》,在其序中讲:“是书旧有家藏本,云是金闾名师张大用所留。”“甲戌(1814)之秋,在妹婿姚瀛三斋,捡故纸堆,得一册,正是此经。较家藏本,多吐纳、内功、动静二功、汤药方,共六段。而序文二篇,总论四段,并后跋,则藏本有,而姚本悉无。且其次序错乱,字句脱误。”遂“携归参考”,与原家藏本“齐其异同,证其讹误”,“合而辑之,竟成全书”,即该本《易筋经义》之始末。由此可以得知,祝文澜是在嘉庆二十年(1815)完成了《易筋经义》的辑合,至道光五年(1825)手书定稿,正式刻印当是在其之后了。光绪本谓之“重刻”,那么在1884年之前、1825年之后,尚存有刻印本,但未见有记载。
民国七年(1918年)大声图书局,依据祝文澜本《易筋经义》与《服气图说》合刊,题名为《少林拳术精义》刊印发行。其保持了祝文澜本《易筋经义》的整体风貌,仅将序跋处之题“易筋经义”处改作“少林拳术精义”,祝文澜序之“道光五年岁次乙酉二月文澜书”句未刻。
祝文澜本第一次明确了“紫凝道人跋”撰写的时间(天启四年,1624)、地点(天台)和名字(宗衡),是研究《易筋经》传承演变脉络的重要文献。
二 《易筋经》与道教丹法
(一)《易筋经》属于丹道范畴
《易筋经》一书历来仅在少数人中秘密传抄,堪称“秘本”。第一次公开刻印,从现在所得到的资料看,清道光三年(1823)济一子傅金铨刊印的《古本易筋经》是第一部刻印本。
傅金铨(1765?-?),字鼎云,号济一子,又号醉花道人,江西金溪珊城人,生活于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是清代著名道士和内丹修炼家,南宗阴阳丹法的提倡人。其著述甚多,刊印有《道书十七种》和《证道秘书》,四川巴蜀书社《藏外道书》第11册收录了《济一子道书十七种》和《济一子顶批道书四种》。
《易筋经》假若仅仅是武术拳脚的锻炼法,焉能入丹道大师傅金铨的法眼并且刊刻乐推之?傅金铨在《易筋经序》中说:“顺施则凡,逆施则道,亘古及今,万仙万佛不能外此而别有造化。顺逆者,阴阳也。阴阳交而万物生,阴阳隔而天地否。《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理之在天下,荐绅先生或有能言之者。慨自释迦把断要津,金钵盂遂沉海底。释部谈空,真机罕露。彼人只知权、顿、渐三法,不知精、气、神三宝。人皆知三教一原,又孰知三教一法乎?祖祖相传,同是这个。惟此圣神功用,运之于内则成道,运之于外则成力;运之以求嗣则中的,运之于御女则无敌。祖师慈悲,但愿举世尽成仙佛,读者其知所轻重矣。吾闻有道之士,神威慑人,揭地掀天,排山倒海,叱逐风雷,斡旋造化,意之所至,无不披靡。力云乎哉,小矣。” 傅金铨既称其“运之于内则成道,运之于外则成力”,则可知《易筋经》不仅仅是“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努拳可碎虎脑” 的“武功秘笈”,更是一部道教内丹修炼的“丹经秘典”,《易筋经》功夫是丹道修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秘诀矣。
(二)《易筋经》《洗髓经》与丹道的关系
道教南宗丹法肇始于北宋年间张紫阳真人(984-1082),著有《悟真篇》,标志着南宗丹法正式形成。通过比较《易筋经》《洗髓经》所讲述的锻炼方法与道教南宗丹法的修炼法则存在很多的近似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南宗丹法的“先有作、后无为”的修炼法则,与《易筋经》《洗髓经》“先脱换、后清虚”的锻炼程序的相似性。张紫阳《悟真篇》中讲:“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不知有作是根基。” 《易筋经》和《洗髓经》一并而传,《易筋经》是外用揉捣腾其筋膜、导引壮其筋骨,是为“有作”的方法;《洗髓经》是内行清虚而脱体圆通,了“末后之究竟”,乃是“无为”的功夫。《易筋经·总论》中说:“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果能内清虚而外坚固,登圣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又说:“以血肉之躯,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无不立跻于圣域云。” 《洗髓经》序中也说:“惟《洗髓》义深,精进无基,初学难解,其效亦难至,是为末后之究竟也。及其成也,能隐能显,穿金透石,脱体圆通,虚灵长活,聚而成形,散则为风,然未可一蹴而至也。《易筋》义浅,而入手有据,初学易解,其效易臻,堪为筑基之初起。是必《易筋》之功竟,方可因之而《洗髓》。” 可以看出,如果按照《易筋》《洗髓》的方法渐次而修,必然会像《悟真篇后序》所说:“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由此可见《易筋》《洗髓》的功夫全部,正是南宗丹法先“有作”为基、后“无为”为竟的“先命后性”之丹道修炼程序。
二是道教南宗丹法所倡导“阴阳得类”思想,与《易筋经》“配合阴阳”的锻炼方法的相似性。张紫阳《悟真篇》中说:“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开绿叶阳先倡,次发红花阴后随。常道即斯为日用,真源返此有谁知?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 《参同契》也说:“同类易施工兮,非种难为巧”,“欲作伏食仙,宜以同类者。” 著名内丹学家张义尚先生(1910-2000)讲南宗同类阴阳有龙虎丹法之传,该丹法“从头到尾,龙虎并用,火药俱全,此是南宗正传。举凡筑基得药,以至炼己还丹,功法虽步步不同,但始终皆由身外之龙虎运用,修丹者只坐享其成而已,古称金鼎火符之道。” 《易筋经》有《配合阴阳说》,其云:“天地,一大阴阳也,阴阳相交,而后生万物。人身,一小阴阳也,阴阳相交,而后无百病。此一阴一阳,互用之妙,内而气血交融,自然无病。无病则壮,其理分明。然行此功,亦借阴阳交配之义,是亦外助,盗天地、盗万物之玄机也。凡行此功,始自却病。凡人之身中,其阳衰者,多犯痿弱虚惫之疾,宜用童女或少妇,三进气以助之。盖女子外阴而内阳,借其阳以助其衰,诚为至理。若阳盛阴衰,多犯火病,宜用童子或少男,三进气以消之。盖男子外阳而内阴,借其阴以制其盛,亦是玄机。以是补助,岂止无病?行此功者,则从其便,以童男、女相兼用之,令其阴阳和畅,真乃玄之又玄、妙之又妙,圣神功用,自臻极至。” 《易筋经》运用“配合阴阳”在外揉捣,正是在南宗丹法中“阴阳两齐”“得类交感”的“同类易施工”思想下建立起来的方法,也是“始终皆由身外之龙虎运用”的体现。丹士则在“当揉之时,冥心内观,守中存想,勿忘勿助,意不外驰,则精神、气息,皆附注一掌之中,是为圆正如法火候。若守中纯熟,揉推匀静,正揉之际,竟能熟睡,更为得法,胜于醒守也。” 正是“修丹者只坐享其成而已”的体现。由此可见《易筋经》外用“配合阴阳”相间推揉,丹士内行“冥心内观,着意守中”,非在南宗同类阴阳丹法思想作为指导焉能企及之?
三是张紫阳《悟真篇》称其丹法是达摩(磨)“最上一乘之妙旨”,与《易筋经》称是达摩所流传的一致性。古本《易筋经》署名“西竺达摩祖师著”。达摩祖师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创立者,五传而到慧能大师,著有《坛经》。从文献记载来看,达磨不可能是《易筋经》的作者,著名武术史学家徐哲东(1898-1967) 和唐豪(1896-1959) 二位先生已经考证的非常清晰,不再赘言。然而道教内丹修炼自宋元以来,丹家多持“三教合一”、“道佛双修”的观点,甚至认为禅宗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就是“金丹大道”。张紫阳在《悟真篇》后序中称:“伯端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悟真篇三注》道光注曰:“此道正是我达磨祖师西来底意,祖祖相传,皆此道也。……存性,即玉液炼己之功;修命,即金液还丹之道。愚者却谓我教禅宗,一言之下,顿悟成佛,此乃诳惑迷愚,安有是理哉!要知金丹即我教中最上一乘之妙。” 自张紫阳到徒裔薛道光等,都是将道教“金丹”视为禅宗“最上一乘之妙”,认为自己得到了“达磨、六祖最上一乘”的心法妙旨,甚至视为自己也是达磨、六祖的传承人。由此可以推断,《易筋》《洗髓》二经形成文字,当是出自道教南宗一派精于文墨者之手笔,以南宗金丹之术仿张紫阳祖师上承得达磨“最上一乘之妙旨” 的遗风假托而署“达摩祖师”之名。由于事出有因,《易筋经》等署名“达摩”也不能看做是故意的“造假”和“伪托”。
(三)紫凝道人是《易筋经》传播第一人
近代刊印的《易筋经》书上,大多称之为达摩所著,晚近以来更被河南少林寺颜为“秘本”。然而各个版本《易筋经》大多载有“紫凝道人跋”,嘉庆年间祝文澜本《易筋经义》明确标署“天启四年岁次甲子三月天台紫凝道人宗衡跋”。 从浙江天台山桐柏宫远观南望,即可见紫凝山,据说紫凝山传为紫凝道人习武著书之地,紫凝道人之名当即是以山为号的。有人认为紫凝道人在天台山深厚的道、释、武文化的培植下,将道教南宗修炼和中华武功融为一体,写下了《易筋经》一书。
著名武术史学家唐豪在《少林武当考》中指出“此书疑是羽流所作”, 在《中国医疗体育概述》中说:“书末有‘天启四年天台紫凝道人宗衡’一跋(祝文澜本), 没有材料证明它出于伪托。依《跋》中‘予读《易筋经义》’一语来推断,此书可能在天启以前出现。” 后来进一步断定《易筋经》是天台紫凝道人所著。 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以及《中国大百科书·体育卷》等书,也都认为《易筋经》系明天启四年(1624)天台紫凝道人托名达摩所作。
紫凝道人隐居天台紫凝山修炼,该地正是道教南宗的发祥之地,紫凝道人或许就是道教南宗的一脉传人也未可知,唐豪先生认定《易筋经》出自紫凝道人之手也难以说完全是空穴来风。即使紫凝道人不是《易筋经》的第一作者,从现有的史料看,他是《易筋经》形成文字以来第一个弘法者和推广人当无疑义。
三 结语
著名学者胡孚琛教授曾经指出:“《易筋经》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传自印度”,其“功法本是由我国秦汉方仙道所传导引术逐步创编而来,它的基本框架是道教文化”,“秦汉时,方仙道的养生术中已包含有易筋经的原型”,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时期的发展定型,“至明代开始流传于杜会”。
关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天台紫凝道人”,虽然现在尚难以断定他就是《易筋经》的作者,但是他在《易筋经》的传播上应该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一点应该说不会错误的。《易筋经》的产生应该与天台山和道教南宗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易筋经》是道教南宗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邀请码|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门网

GMT+8, 2024-3-29 10:20 , Processed in 0.0214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